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25岁,最小年龄22岁。
这是一支高度团结的队伍,目标统一、行动一致。
这是一支攻坚克难的队伍,拼搏奋进、不畏艰难。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他们且歌且行、只争朝夕,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024年,无人化摊铺技术在长江路桥高速项目中广泛应用,这群青年,用实干和担当书写了一曲奋进之歌。
将“不可能”变为“一定能”
2023年8月,设备科技分公司无人化摊铺团队正式组建,团队成员成员是一群来自各路条线的青年岗位能手,他们从未接触过无人化摊铺技术,一接到命令便快速转换角色,迎接挑战。
现任设备科技分公司无人化沥青路面施工班组长尤宇,今年32岁,2013年进入长江路桥,曾参建洪监、沙公南、枣潜北、孝汉应高速公路,。接到命令后,尤宇无畏无惧,带领黄祥雨、张添诚立刻成立无人化摊铺专班。
面对无人化摊铺技术复杂的原理和先进的设备,这群青年人压力倍增,担心自己干不好,但是他们身上透露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们说“总是要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咱们要有这个胆量,要把这件事搞好,不能丢了咱们的铁军精神!”
目标既定,他们便开始付诸行动。九月中旬的工地仿佛变成了巨大的蒸笼,炽热的阳光毫不留情地倾洒在每一寸土地上。沥青路面在高温的炙烤下,温度迅速飙升,直达35℃,在一些施工关键区域,温度计的指针甚至屡屡指向令人咋舌的40℃以上。23岁的黄祥雨,拼搏在一线,多次在工作中感到头晕目眩、恶心乏力,身体仿佛被抽空了一般。但每次稍作休息,症状稍有缓解,他又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利用午休时间和下班后的空闲时段,主动向技术专家请教,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紧盯着技术资料和演示视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晚上回到宿舍,当别人都已进入梦乡,他们还在灯光下凑在一起,反复研读技术手册,认真做着笔记,将理论知识一点点地消化吸收。
从简单的设备调试到实际操作施工,反反复复,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仅仅用时28天,他们就已实现独立操作整套无人化摊铺技术。
如今,无人化摊铺团队在武天项目部、武松项目部大放异彩。
将“学别人”变成“别人学”
毫无疑问,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的确是一份苦差事,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直是长路人的行动指南。想要无人摊铺机准确平稳地运行并没有那么简单,无人集群通过GPS基站进行定位,摊铺机的RTK移动站确保的实时位置和航向,操作员通过平板电脑进行控制,确保各摊铺机的有序运转,各环节、各流程要求精细,“无人”的背后是有人在严格把关。
2022年6月加入长江路桥的黄祥雨,曾参建武大高速、张南高速,在维修能手欧阳波的教导下,他凭借对设备维修独特的悟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新员工中脱颖而出。当凌晨的第一缕朝阳撒在橙黄色的机身上,也照亮了头戴安全帽、身着警示服的他。“我们早上要比其他同事早起1个小时,先到现场调试,在开盘前把设备调试好,保证一出料就可以开始摊铺。”黄祥雨这样讲到。
张添诚,年仅22岁,2023年6月加入长江路桥,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却展现出了独有的“冷静”。武松项目部无人化摊铺观摩现场,他在高温沥青路面摊铺现场来回穿梭、调试,汗水不断从他的额头、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但他的目光坚定如炬,心中全然不顾这酷热难耐的恶劣环境,一心只沉浸在那紧张而关键的调试工作之中。
这支年轻的团队时时刻刻拧成一股绳,不断用理论联系实际,一次次地将无人摊铺的前沿技术与实际操作巧妙融合,把数据和指令精准无误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施工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现了职业技能的快速成长。
在无数个晨曦微露的清晨与夜幕深沉的夜晚,他们埋首于操作手册,逐行剖析、逐点钻研。只要施工现场的号声吹响,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风雨交加,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坚毅步伐。
这种勇担重任、敢打硬仗、执行有力的铁军精神,不断诠释着埋藏于长路人血液里的坚韧基因。这种传承,成为长江路桥推动道路建设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征程中,奋勇拼搏、永不退缩。(长江路桥 冯惠敏)